钟扬:人生舞台在一线
发布时间:18-07-02 09:59:00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“繁霜尽是心头血,洒向千峰秋叶丹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诗,赞美扎根基层的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奋战科研一线的创新精神。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,如何牢记科技强国使命,担当创新报国重任,不断推动科技创新?复旦大学原研究生院院长、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用自己短暂的一生,填写了这个答案。
到一线寻觅“种子”
如何才能找到最佳路径,在科研上取得突破?钟扬的答案是:深入一线,实地研究。
钟扬很清楚,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,研究的对象在“办公室”之外,若要在这个领域真正有所建树,就必须付出艰辛和汗水,到实地一线。他说:“最好的植物学研究,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。”
西藏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高山植物资源,可以说是最佳的天然“实验室”,但自然条件恶劣,不少人望而却步。
“海拔越高、越艰难的地方,植物的生命力越顽强。”钟扬大胆选择来到了西藏。
青藏高原拥有我国最大的基因库,“盘点”工程浩大,该怎样把这些宝藏挖出来?对此,钟扬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。
采集植物种子,每一种植物的样本数量要达到5000粒,濒危物种样本需要500粒;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,每走50公里,才能采一个样,任何一个物种的样本不能超过5个群体……
专注,是取得开创性成果的钥匙。
他追踪整整10年,发现了拟南芥的崭新生态型;他花了整整3年,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——西藏巨柏逐一登记在册……
学生耿宇鹏回忆,一次钟扬提出去阿里采样,学生们叫苦,那里太高,而且物种较少,辛苦一天也只能采几个样,不比藏东南,物种丰富,条件也更好。钟扬却说:“正是因为别人不愿去,我们必须去。”
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”,没有持久的热情和长期的投入做不成事情。
为了科研的突破,从2001年到2017年生命停息,钟扬在西藏一干就是16年,他和他的团队奔波“一线”超过50万公里。
入一线培育“种子”
“桐花万里丹山路,雏凤清于老凤声。”科技创新贵在接力。对于教师而言,既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热情,更要讲求实际的教学效果。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,教育的方式方法很重要。
无论在复旦大学,还是在西藏大学,钟扬都特别注重在教育方式方法的细节上下功夫。
在复旦大学,为了提高研究生教学水平,他大力推广“集中授课式”课程项目,由本校教师牵头,请海内外名师共同授课,集中讲授各学科的前沿热点和新兴、跨学科方向的发展动态。
为了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,他连续实施“问题驱动型”中期质量检查,邀请校外的学科专家、管理专家和德育专家,来校与研究生做“一对一”面谈,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,“挑毛病”“自揭家丑”。
有教无类、因材施教,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,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。
刚到西藏时,钟扬发现,西藏大学的植物学专业“三个没”:没有教授,老师没有博士学位,申请课题没有基础。该怎么把这支队伍带起来?
西藏地处偏远,首要之事就是开拓学生的视野。钟扬私人出资发起了“西藏大学学生走出雪域看内地”活动,组织80多名西藏大学学生赴上海学习。
西藏大学老师申报国家级项目没经验、不敢报,这里面有业务原因,也有信心不足的因素。钟扬义务帮老师们修改项目申请书,还自己出钱提供申报补助。2002年,他帮助藏大的琼次仁老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功立项,极大地增强了藏大老师们的科研信心。
真正的师者,给身边人播撒的不仅仅是知识,而是精神的种子。立业先立人,立人先立德。钟扬用自己的身教,教导学生:“别人不愿去,我们必须去。只要国家需要、人类需要,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!”
在一线推介“种子”
科研创新对社会的影响,既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水平,也取决于公众的理解程度。创新的成果只有通过普及才会影响社会的观念、变成社会的劳动技能、带给人们真实的幸福。
钟扬敏锐察觉到这一点。他投入极大热情,亲自在一线大力推介。
在上海自然博物馆,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,都经他亲自修改、反复斟酌。他说:“科学知识、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是要从小培养的,现在让他们多一点兴趣,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。”
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,若是宣传形式枯燥,就会收效甚微。要取得好的效果,必须善于利用各种传媒,让公众易于理解、接受和参与。
为此,钟扬以“钟氏”译笔独特的幽默风趣,吸引大家的兴趣。他撰写和翻译的科普著作销量一直位于科普类书籍前列。
为避免科普资料的枯燥乏味,他给科普公众号录制《植物家族历险记》等系列故事,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。
要让科普真正“入心入脑”,就要把普及科学知识上升到对人类命运、生命价值的思考这个高度,进而传播科学思想、弘扬科学精神。
一名只听过钟扬一堂课的学生说,钟老师的课令我终生不忘,那是思想的启发,是一生莫大的财富。
把一线视为人生最大的舞台,愿意把一生扑在一线,钟扬收获了很多人几辈子才能完成的事情,也在身后收获了人们最珍贵的感动和永久的怀念……